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语文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完整版】

小学语文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2-12-17 21:35:03

小学语文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时期。对于小学生品德的培养,不仅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任务,也是其他课程不可忽视的责任。小学《语文》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时期。对于小学生品德的培养,不仅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任务,也是其他课程不可忽视的责任。小学《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基础性、知识性课程,也肩负着品德教育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也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社会道德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知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品德教育,怎样在语文教学进行品德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我国古代非常重视人的德育培养,一些卓越历史人物更是重视自己思想品德的培养。孔子认为:“修身,齐家,平天下”、“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他要求弟子全面发展,而德育在先。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进而“平天下”。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品德教育能

  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也能使学生增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品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品德教育内容,而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大都不采取直接表达的方法,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发掘和钻研,准确的把握品德教育内容,挖掘其精髓,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进行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美德,其精华绵延千年而不衰,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巨大力量。其中包括爱的内容。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爱祖国、爱父母、爱朋友、爱他人、爱自然、爱中华优秀文化、爱生活的内容,也包含着很多的有利于学生品格培养的内容,其中关于培养勇敢坚强的课文有4篇,培养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课文有9篇。

  品德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把握精神,受到教育和启迪,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渗透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品德方面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渗透所要遵循的准则。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通过精心挑选的,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潜藏着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元素,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品德元素的渗透性。在整个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品德元素的渗透作用。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会了“你好、再见、谢谢、对不起、请”这些字词后,教师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教师要接着进行“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对谁说”的练习,这就把字词的学习与渗透在字词中的品德元素有效地结合,达到品德培养的目的。

  感染性原则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品德培养方面主要运用情感

  熏陶,使其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达到情感上共鸣,进而起到感染学生思想目的的方式。“诗言志,文表情”。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文章的“情”,决定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一往情深,以情感人,用情交流使感情得到升华。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自己燃起心中感情的火焰,才能点燃全班学生的,才能产生感染力,说服力。如:二年级上册第三组反映国家在新世纪之初的重大国际竞争中显示实力的《我们成功了》,在教学中为达到激发学生骄傲自豪情感可以运用范读课文的方法以情传情。

  延展性原则是指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之外以及在课堂上受到感染熏陶之后,在生活中的延伸。

  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教育事业亦是如此。学生的思想会随着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学校的教育要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知识上、能力上和思想上能够较快地适应这个社会发展变化的社会,这一教育教学中的“发展与适应”的问题是任何教学均应考虑到的问题,这方面已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教训。小学语文教材中反映的事物形象与感情认识一般都是崇高的、光明的、进步的、健康的,但学生在大量的开放与自主阅读,在欣赏影视作品,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落后的、阴暗的、不利于健康的因素,而且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现象对青少年极具诱惑力和迷惑力。于是学生便在两个世界的门口踌躇:一个是老师和课文描述的理想世界,一个是生活中时时接触的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存在强烈的反差,对于是非观念还不成熟、辨别能力差、心理脆弱的小学生来说,应当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法给他们打一剂强心针。

  特殊性原则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不同年龄、学段和心理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原则。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教学品德教育养成研究 小学语文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品德 小学语文 培养

版权所有:海川范文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海川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海川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浙ICP备12022317号-253